手机版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 1
您的位置:首页 >德育天地>我是升旗手>详细内容

我是升旗手

只问敢勇 无问西东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30 16:20:48 浏览次数: 【字体:

无问西东,如今已是热词。虽然我不喜欢赶时髦,什么流行说什么,但我特别喜欢的是这个词中的率性,一直很想写一写关于这个词的感受,但又并不十分敢去写,怕写不出这出自清华校歌的名言中的深意。也怕写的过份坦率,被人嘲笑幼稚。
      近日听了某专家的讲座,颇有感触。当老师忽忽十二载,没旁人的豪气,说自己从不接受培训。但自认也极是挑剔,一般的讲座绝难听的下去,这个讲座最打动我的是自由。当老人家说出一个人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时候,我就立刻联想到西南联大,战火纷飞中的联大,是《无问西东》电影中最动人的情景,王力宏所演的沈光耀,承包了我所有的泪点,梅贻琦先生,原谅我其实并不喜欢称呼他是校长,梅先生终身守护清华,流亡海外生活都成问题的时候仍守着清华的基金。他的身上,是中国历来文人一脉相传的风骨,是一个时代的斯文,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有人说西南联大的成功,在于当时战乱的氛围给予了学术极大的自由。也想起陈寅恪大师纪念王国维大师所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王先生自沉昆明湖,陈先生更是率真可爱,终身不涉政治。他们的思想闪耀着自由的光彩,如此耀目。更想起春秋时的百家争鸣。自由的思想多么奇妙,不是有人说中国人不是缺乏创造力吗?可是灿烂的中华文明,不正是我们创造的吗?
      专家讲的故事林林总总,桃李满天下,说起小桃子小李子来,洋洋得意,颇有率真之处,里面有一心爱弟子,少年成名,他不居功,归结为基础教育阶段父母老师均呵护了他的好奇心,我想好奇心怎么呵护?应是让他自由的去探索这个世界。结束后老专家尚还津津乐道于曾工作的地方有一读书组织极赞,连领导资助也全然回绝。这一身傲骨,不为五斗米折腰,欣赏的就是风骨,赞扬的就是自由。
      继而想起自家小儿的事,怡安已然二年级,我也循着幼时父亲教我的方式让他大量的阅读,但似乎,与我年少时钟情晦涩的古典文学不同,天真顽皮的他更喜欢那些单纯的童话故事,我也由他,只和他一起读啊读,小小的人儿,因为知道我喜欢“诗万卷,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的豪气,时不时的一早的背着朱敦儒的《鹧鸪天》唤我起床。其实,我不曾要求他喜欢这些诗,因为有时也觉得这样疏狂可能难以融入集体生活。但想着,若是长大后他喜欢,亦可。教他写作文,小人儿开始总是写不好,写着写着就难以为继,看着同龄的小朋友,有的真是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有时难免也着急,但就是坚持不让他读范文,不教他诸如搭框架、描述顺序,修辞手法之类的辅助方法,我只是告诉他文以传情,写出自己的感情即可,长短啊,文采啊一概不要求。我是想让他自由的学习,自由的写作,自由的长大,任何时候,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然而回到自己,教自己的孩子还是相对容易自由的,但教一个班可就难了,与自由相对的,是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我甚怕误人子弟,尤其是身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我深知给孩子的启蒙教育极为重要,一言一行都谨记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想,如何在不破坏规矩的情况下,让学生充分自由的学习,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有了这些条条框框,又如何能肆意的只问敢勇,无问西东呢?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