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秋季气温变化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秋冬季常见病有以下几种:
1、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幼儿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本病好发于冬季,人群普遍易感。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3、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 与普通流感相似,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最明显症状是,体温突然超过39 度, 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
4、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
5、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多发生在冬末、初春季节,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6、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可并发肺炎。
7、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发热后1-2 天出疹,皮疹初见于面部,可一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手掌心、足心一般无疹,出疹持续1-5 天,一般3 天。多见于冬春季节,可造成流行。
因为秋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所以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请大家不要麻痹大意。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因为秋季天气仍然炎热,各种细菌、病毒性仍处于旺盛生长繁殖期,食物、水源、环境仍然容易受到传染,所以疾病仍容易发生与流行。首先我们要搞好室内卫生,还要搞好饮食卫生,更要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五要”、“七不要”。(即“五要”即要按时作息;要睡前刷牙;要饭前、便后洗手;要勤洗澡洗衣服;要勤剪指甲勤理发。“七不要”即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物;不吸烟吸毒;不喝生水;不食不洁食品;不用公共毛巾和未消毒杯碗、筷。),我们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让传染病远离我们,快乐地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