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 1
您的位置:首页 >学科资源>语文科组>详细内容

语文科组

落实 双减 提升课堂品质
——浦厂小学开展区教改项目“扶学课堂”专题研讨暨新区“‘双减’背景下新样态课堂行动”项目第三小组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22 07:26:16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扶学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品质,2021年12月21日上午,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厂小学开展区教改项目“扶学课堂”专题研讨暨江北新区“‘双减’背景下新样态课堂行动”项目第三小组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第三小组各学校的教师代表,还特别邀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刘荃、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德铸莅临指导。

第一节课例是浦厂小学高敏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上册语文《雪孩子》,高老师带孩子们回顾了之前所学,随后和学生共同品读语句,理清雪孩子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高老师特别注重随文识字的教学,将生字的学习穿插在课文学习之中,提升了课堂效率。高老师还抓住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技巧,学生思维得到了发散,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第二节课例是浦厂小学弓静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弓老师用细腻动人的故事引入,伴随着优美的古琴曲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在教学过程中,弓老师从学生角度出发,紧密联系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此为导向展开教学。整节课教学环节层层递进,“读”贯穿始终,教师示范读,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了伯牙、锺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了解了中国的“知音”文化,感悟到了“高山流水”的文化内涵。

课堂展示环节结束后,浦厂小学副校长徐俊就学校“扶学课堂”改革试点项目进行了汇报。她从四方面解读了“扶学课堂”的含义,即教师用智慧扶助学生,成为引导者;学生用信任扶助教师,成为助力者;学生用友谊相互扶持,成为合作者;家长用责任扶助孩子,成为共育者;并指出 “简单、有趣、自主、有效”是其四个核心要素。结合“扶学课堂”的含义和核心要素,徐校长介绍了本学期学校初步确立的“扶学课堂”模式:发布任务、合作学习、分享交流、检测应用等四个环节,形成从自我开始——小组——全班——回归自我学习链,搭建起教师扶助学生、学生扶助学生、学生助教老师、家长辅助学生四条学习快速通道,通过教师点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分享交流、学以致用等形式,以期建立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学习共同体。

刘荃肯定了两位执教老师的课堂教学,并对“扶学课堂”的打造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提示要从“扶学”的概念出发,对“铸品”“扶学”的来源、历史脉络进行解读,展示它的“根”;要注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区分,从而丰厚对“扶学课堂”的理解;同时“扶”也要有区别,低年级以扶学为主,中年级扶放结合,高年级则是扶中有放、放中有扶。同时“扶学课堂”还要考虑谁在扶、扶谁、怎么扶、在哪儿扶等问题,真正生成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的课堂。

杨德铸提醒全体教师,在课改过程中要择高处立,课改站位要高,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核心素养和生机活力的学习者;就平处坐,教师在课堂上要从细节来指导学生,找到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和兴奋点,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推送人:李娟  第一审核人:俞丹霞  第二审核人:鲁宗瑞)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