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 1
您的位置:首页 >行万里路>部门工作计划>详细内容

部门工作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评估中心工作计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15 08:01: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铸品扶学”的办学理念,以江北新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思路及学期工作的布置要求,评估中心将注重各学科课堂的“教、学、评”一体化,逐步推进学校“扶学课堂”的创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抓手,重视学科的全面发展;

2.      以课堂为阵地,注重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打造“有效、有趣”的扶学课堂;

3.      重视教研组建设,重视团队协作,使全体教师都能发挥在学科发展、质量提升中的作用;

4.      重视社团建设,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兴趣及能力培养;

5.      认真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基础上,改变工作方式,力求工作的精准性,让各项工作更加有效,达到为教师、学生减负的目标;

6.      实行以行政骨干“样板课”、教师学习及师徒结对等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素养;

7.      继续实施邀请名优师进校、承办及参加市区级活动等“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升教师的竞争力;

8.      通过校内外课堂及学科专项竞赛等,在提升教师素养同时,强化教师竞争意识。

三、主要工作

(一) 推进教学改革,推进“扶学”课堂,认真落实教学五认真,环节精准化

1.课堂改革的扶学单的研讨并推行使用

本学期继续学校扶学课堂改革,重点从课堂教学环节入手,各学科认真研讨并施行有效的扶学单,与备课进行有机结合,将扶学单应用于课前,让备课更有针对性;重视扶学单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使用,提高课堂的备课的有效性。关注任务性学习,切实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有所感,学有所得;实现扶学单在课后起帮助拓展作用,帮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有延展性。

2. 关注作业设计

重视各科作业的设计,改变作业一刀切的状况,鼓励并推行教师进行分层作业、不同类型的作业,真正让不同学生在作业中享受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具有延续性学习的欲望。

3. 重视辅导,关注合格率

全体学生的发展才能让质量整体提升。后进生的进步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提升合格的重要保障。本学期各学科教师要将后进生的辅导落实到位,对后进生的定位要精准,对后进生的辅导要精准,要有针对性。在学期教学中,每位教师在根据班级情况,认真填写扶学档案,重视后进生辅导的过程性活动。

4. 重视评价

合适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教师课堂、课后不同形式的口头表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合适的评价方式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提升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整体质量。

(二)紧抓质量,以多种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1. 调整方向,由教的模式向学的模式转变

学校将继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根据区发展中心指导思想,教学的工作重点要以关注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改变现有的教与学的关系。在工作中,将落实核心素养,注重模式要素,变教模为学模,争取构建以目标、内容、流程及达标检测题形式的新模式。

2. 调整学生固有的考试检测机制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质量。评估中心要做好各学科的质量把关,而要客观地了解教学质量,就离不开必要的考试检测。为了放大各教研组的作用,本学期将质量监测的形式、内容等主动权下放到教研组,由组长牵头完成。评估中心过程性指导,做好打印试卷等服务性工作,对各年级各学科质量进行最终评估,再进行反馈跟踪指导,对薄弱年级与学科再进行必要的干预,进行重点检测与指导。

3. 校际合作,取长补短

独木难支,孤掌难鸣。本学期将延续与区内外兄弟学校合作机制,继续在必要的时间段时行五校联考。通过联考,可以看到自己的短板,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其他学校的长处,从而达到提升学校整体质量。

(二)关注教师素养的提升,扎实有效开展教学研讨

1. 调整原有研讨模式,保证及时性与有效性

本学期,行政骨干展示课将继续开展,这是教师提升的重要的校内资源。为了保证行政骨干展示课作用最大化,具有及时性与有效性,本学期将其与推门课、预约课相结合,实行一周时间各科的行政骨干教师展示课,“放样子”,两周时间行政骨干教师通过随机与预约课,对薄弱学科的教师与年青教师进行课堂指导,促进其专业成长。

2.以赛课促进教师发展,强化教师赶超意识

“秋实杯”是学校传统的年度赛课活动。本学期将继续实行“秋实杯”赛课,通过赛课平台,让教师能够找到成就感、荣誉感,激发教师竞争意识,发掘教师的能力,促进其发展。

3. 邀请名优师进校,帮助教师成长

闭门造车,终非长久之计。为了提升教师素养,开拓教师视野,本学期继续邀请校外学科专家、名优教师进校指导。各学科认真做好方案,提前谋划,通过先磨课、课堂指导、专家点评、课后反思等系列措施,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三)推进教研组建设

1. 强化教研组的协作团队意识

目前学校教研组在学校的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师因原有工作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团队意识,教研组长在组内不能很好的整合全组,整体力量还未完成发挥出来,学校很多教育教学工作总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教研组缺乏主动性。本学期,拟将更多工作放手到教研组自主执行操作,评估中心幕后指导,发挥一线教师的能力,挖掘全体教师的潜力,让教师的团队协作力量在学校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强化教研,提升教研组教研能力

教师想让备课更有效,课堂效果提高,团队力量离不开。教学教讨中,提倡“小团体”建设,特别是同学科、本年级。在年级内,由年级主任牵头,学科组长、师傅等积极参与,对薄弱学科、年青教师多跟踪指导。

3. 多种方式开展教学研讨

倡导教师们走道教研、同办公室随时教研。各学科以丁丁、QQ等群组的建立,建立自己的研究平台,教师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必要的点评课,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四)开设课外大课堂,作为课堂教学补充

1. 开设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社团活动是学生课堂活动的延展,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综合学科因师资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的特长、潜力等没有机会展示。经过评估与校内意见征集,评估中心通过分年段、分时间开设多种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内容丰富,科学性社团能够开发学生潜力,学科性社团对课堂进行补充,艺术类社团发展学生的特长。

2. 积极落实市区教研室工作部署,报名参加“讲故事,展风采”的英语活动全市开展的首届小学英语素养展示活动,通过三个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活动参与,对推动学校英语教学向前进步有重要的作用。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