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 1
您的位置:首页 >行万里路>周工作计划>详细内容

周工作计划

江北新区浦厂小学“扶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01-05 09:09:27 浏览次数: 【字体:

江北新区浦厂小学“扶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浦厂小学“扶学课堂”源自于学校“铸品扶学”的校训。儿童学习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需要经历,学习需要时间,学习力也需要生长。“扶学”主要指扶助学生学习,有三层含义:教师扶助学生,成为组织与引导者;学生之间相互扶持学习,成为合作者;学生扶助教师,助力教师成长,让教师更懂学生,更懂教学,更懂教育。浦厂小学打造的“扶学课堂”将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高速路,引领百年老校的新课堂走向有趣与高效,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课改背景(已有基础与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浦厂小学坚持课堂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坚持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搭建了特级教师进校园、骨干展示课、组内研究课、新教师过关课等不同形式的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初步形成了提升课堂的有趣有效度,形成了“和谐号”小组合作模式。

但随着教研的推进,由于缺乏统一教学模式引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各不相同,参差不齐,且落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大有市场,教师不愿改变,懒得改变,固执己见,直接影响教师对教材教参的理解、学习与实践,学校依然存在大量低效无趣的课堂,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率,也影响教师教学的幸福感与专业成长。 

三、课改目标(课改的方向与价值追求)

浦厂小学“扶学课堂”的教学改革目标是解放教师思想,改变以往课堂以“教”为主的课堂模式,重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力,改以“扶助”学生学为主要模式的“扶学课堂”,从而解放学生的大脑与双手,促进学生真学习。实现学校课堂由“教”向“学”的转变,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课堂由“有效”向“高效”,学习由“无趣”向“有趣”等方面的转变。

四、课改理念(课改的理论基础、课改核心理念解读)

浦厂小学“扶学课堂”的理论支撑来源于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认为教学中应当为学习者建构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用于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因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它是根据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得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策略

浦厂小学的“扶学课堂”来源于学校铸品扶学的校训,本意“扶助学生”学习,有别于引领式、填鸭式、代替式教学。首先要解放学生,教师要解放思想,控制自己的课堂言与行,解放学生的大脑与双手,让孩子具备强烈的学习意愿,让孩子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让学生有机会实践,有机会表达;其次是扶助,教师需要提供学生学习的“扶学单”,让学生在“扶学单”的扶助下,自主学习,教师组织“和谐号”小组合作模式,让生生、师生、生师之间产生一个扶学的金三角,产生高效学习的化学反应。

五、课堂基本模式(基本模式、环节设计与介绍)

1、教师扶助学生的大板块设计,大问题引领的框架式教学设计,给学生以扶助的“扶学单”的设计;教师的课堂教学只关注“准、活、优、清”,即准确扶助学生学习、灵活扶助学生选择学习方式、优化扶助学生课堂学习结构、上课语言条理清楚。

2、“和谐号”小组合作模式。要求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环节,让师生、生生、生师之间产生合作、相互扶学的效果。

六、课改实施与推进(课改的推进阶段、具体研究任务及安排)

课改的推进阶段:

第一阶段:2017年11月起——2018年2月  现状分析与理论学习阶段

具体任务:对学校现有的课堂情况进行梳理与分析,学习自主课堂理论与模式,进行扶学课堂推进研讨会,寻找现阶段学校已有的有趣有效扶学课堂的样式。

第二阶段:2018年2月——2019年7月    课改实践阶段  

具体任务:根据学校现有的有趣有效扶学课堂,初步确立以“扶学单”为学习主要引擎,以“和谐号”小组学习模式为学习动力源的扶学课堂教学模式,完成“扶学单”的样式确立、“和谐号”小组学习模式的落实、进行有趣有效的扶学课堂研讨活动、收集有效的“扶学单”10份、有趣的扶学课堂设计10份。

第三阶段:2019年7月——2020年2月   课改总结、提升与推广阶段

具体任务:学校对前两个阶段进行总结,并举行专门的研讨推广会,形成浦厂小学扶学课堂样式,推广到浦厂小学所有课堂中,收集整理“高效”的扶学单100份,有趣的扶学课堂教学设计100份,供教师们借鉴与应用。

七、浦厂小学课改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领导小组、研究小组)

组  长:解自忠

副组长:韦加军  余兵  马原

组  员:张中海  滕支香  李娟  张焱  葛小宁  范吉兵  沈京宁  

研究小组:贾春华  倪慧敏  马玲莉  徐岭峻  端小霞  李蕾   

    

八、课改保障

     学校将“扶学课堂”的改革作为学校教学下阶段重中之重,将提供人力、智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将聘请专家给予“扶学课堂”的改革智力支持,定期召开课改推进研讨会、并对参与课改实践的教师给予荣誉与资金认可。

 

 

2017/11/2

 

 

 

 

 

 

 

 

 

 

 

 

 

 

 

 

 

 

附件1:

浦厂小学“和谐号”小组学习模式

 

一、“和谐号”的内涵

“和谐号”是借助于高铁中的不同职务来外显合作学习状态的一种小组学习形式。在活动中,根据学生能力不同,每位学生充当列车长、列车员、乘警、乘务员(可以是2—3个)等角色组成一列高铁,但在一定的时间内,每个同学担任的职务是相对固定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由他们自己进行职务的调换。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通过每列“高铁”中的小员工的相互合作,来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并由列车长组织、报告来了解合作情况。教师通过评选优秀高铁、优秀列车长、优秀列车员、优秀乘务员、优秀乘警等,激励每个小组、每位组员的学习积极性。

二、“和谐号”的理念

每个孩子在“和谐号”担任一定的角色,组成一节“和谐号”车厢,每节“和谐号”车厢组成了班级的一列“和谐号”,大家先分组合作,在全班共同合作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和谐号”赋予每位学生一定的角色定位,引导他们既明确职责,敢于担当,又善于合作,无论职务大小,共同完成任务。“和谐号”还体现了一种价值取向,让孩子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和谐号”还体现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每位职员都有自己的不同,但也有共同的特点。“和谐号”也体现了一种整合的思想,每位“和谐号”员工合在一起就是一节节“和谐号”车厢,一节节不同的“和谐号”车厢合在一起,就组成一节高速学习的“和谐号”高铁。它充分体现教育的差异性、价值性、整合性。

三、“和谐号”的使用

每个学习小组组员都有“列车长、列车员、乘警、车务员”的拼图标志,代表自己组员身份,承担一定的职责。合作时,由列车长组织各位“小员工”,分配任务,每位同学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思考,更要认真地倾听小组内其他同学的想法,并及时地做出评价。每位同学在得到组内其他同学的评价后,才可以把代表自己的拼图标志贴在合作板上,每每组同学拼成一节“和谐号”车厢,这次的合作任务才算完成。一节课合作学习的次数控制在4次以内,每次3至10分钟。

四、“和谐号”小组成员构成及分工

1、列车长选择:采用轮流列车长制,而不是采用成绩好坏作为标准。因为大家都是“和谐号”成员,是平等、协作的关系,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样能够体现合作的民主性.培养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2、“和谐号”成员构成:小组按异质均衡分组(每组5至6人)。这也是克服“两极分化”、促进人人提高的有效方式。  

3、“和谐号”成员分工:小组中设立列车长,列车长根据不同的合作要求负责组内分工,组织成员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

五、“和谐号”小组学习形式及流程

1、动手操作式

列车长根据合作的内容做好分工,做到人人有任务,合作要井然然有序。

2、分享交流式

首先个体独立思考,然后在每节“和谐号”内进行交流分享,组内发言时可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先开始,从而保证每个同学的收获都能得以呈现 。

3、探究讨论式

首先个体独立思考,然后在“和谐号”内进行探究研讨,组内发言时可以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先开始,这样可以给组内学习较弱的学生起到示范、启发。

 4、互帮互助式

“和谐号”内先学会的成员帮助本组不会的成员,直至组内的成员全部学会后,贴上相应的职务拼图形成“和谐号”。

六、“和谐号”小组学习展示形式

1、朗读展示式

组长进行分工,通过朗读对文本进行解读。朗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男女分角色,表演读,齐读,范读,轮读,挑战读、组长领读等。

2、讲解补充式

由小组内一人进行主讲,其他人进行补充。讲解时要从表面深入到中心,找重点词句,谈体会,谈感悟。学生研学后,由一组代表汇报,其余小组补充。这样不仅让每个小组展示汇报了研学的成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3、质疑释疑式

由汇报小组回答其它小组的提问和质疑。在汇报展示时要做到汇报小组全员参与,集体释疑,互相补充。

4、表演展示式

在思考理解到位的基础上,小组分工进行表演,通过表演进行汇报展示。

5、辩论展示式

由汇报小组回答其它小组的提问和质疑时,提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每组派代表现场辩论。汇报时,全班分成了两派,学生在不断激烈的争辩与思维碰撞中明白道理,受到启发,学会方法。

七、“和谐号”小组学习评价形式

1、活动过程中的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组组评价。

2、活动结束后对小组活动结果的评价。

3、课末对每个小组活动情况的整体评价

 

 

 

附件1“和谐号”小组学习常用语

(一)互相评价

1、我赞同某某的观点,我想再给你一点补充……,请大家给我评价。

2、我跟某某的意见不同,我认为……,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3、谢谢某某的补充,让我更清楚了。

4、谢谢某某的建议,我下次会注意了。

5、你听得很仔细,你的观点让我佩服,谢谢!

(二)组长用语

列车长的提示语很重要:现在由某某列车员同学发言,他回答的问题是(     )。这样让听者明确学习的方向,能尽快做出处理信息的前期准备。

1、讨论开始时:“请某某先发言。”

2、组员回答问题支支吾吾:“不要着急,你可以再想一想。”    

3、组员说话不太完整时:“谁来补充?”

4、看到组员不能主动发言:“我们是不是请……也来讲一讲。”

5、组员表达不太清楚时:“我没有听明白,请你再讲一讲?”“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6、大家争论不休时: “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不要讨论了,等会儿汇报时请大家帮忙。”

7、学会简单的分工调控。“嘘!注意一点” “我们声音低一点,会影响大家的” “我们要节约时间,讲过的就不要重复了。”

8、会适时质疑。“这个地方你是怎么解决的?”“你为什么用这种方法?理由是什么?”“大家还有不同的看法/想法/思路吗?”

(三)交流汇报

1、我们“和谐号”认为……请其他“和谐号”补充。

2、我来补充……

3、我有新的看法(或观点)……

4、我反驳他,我认为(我的理由是)……

5、你的发言对我很有启发,我明白了……

6、我有同感,我们小组想换一种方式汇报。

 

 

 

 

附件2“和谐号”小组学习具体要求

1、倾听他人发言:

①听取发言要专心,眼睛注视对方;

②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记住要点,并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

③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来;

④听人发言如有疑问,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要用礼貌用语,如“是否请你”或“你是不是可以”;

⑤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

2、讨论问题:

①发言围绕讨论中心,不东拉西扯;

②谈看法要有依据,能说清理由;

③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

④别人提出疑问时,要耐心解释,态度友好。

3、互帮互助:

①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同学,对被帮助同学不说讽刺、嘲笑、挖苦一类的话,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

②帮助同学时,要向同学说清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同学请教自己不懂不会的地方,接受帮助后,要表示感谢。

4、反思与质疑:

①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

②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

③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或看法。

5、自律自控:

①服从列车长安排;

②小组讨论时,有序发言,声音要适当,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不讲与学习无关的内容;

③服从组内大多数人的意见,个人意见可保留,但应到课后再跟老师和同学交换意见。

6、小组讨论的形式:

①自由发言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

②轮流发言式:这一方式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

③一对一两人组:

学生们两人一组。领取一个交流的话题。然后每个学生单独思考一会儿。一名学生作为主讲者,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名学生作为辅导者,对对方的观点做出评价和补充、帮助。教师随机提问学生,用两人讨论的结果回答。 

④众对一“打靶式”:小组一人发言,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补充评价,提出不同的观点并说明原因。(或多组向A组质疑,A组向多组作答)

7、小组合作学习八项规范:

坐正立直、秩序井然;高效自学、积极发言;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助、共同成长。

8、小组合作学习八种技能:

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9、教师在小组合作时的作用

教师按照一定的巡视路线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巡视、指导,在按设定路线巡视的同时,注意观察每个“和谐号”的拼图情况,如果发现某个小组没能拼出“和谐号”,可以及时参与到那个小组的学习中,了解具体情况,帮助解决问题。

10、“和谐号”小组合作技能“七字诀”

    听取发言要专心,注视对方动脑筋。

    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

    求助别人要心诚,得到帮助表谢意。

    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人学着做。

    小组发言尽量轻,服从集体留个性。

    帮助同学要主动,诲人不倦情谊浓。

    建议之前多思考,分工合作效果好。

协调彼此求默契,交往和谐争进步。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