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厂小学 向人民汇报
科研引领,谱写“铸品扶学”新篇章·教科研篇
浦厂小学秉承“铸品扶学”育人理念,将课题研究作为推动教育创新与实践的核心驱动力,精心打造“扶学课堂”教学平台,确立教育科研为“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服务的工作方向,围绕“以红色文化、铁路特色文化引领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面提升学校品位”这一总体思路,优化教科研过程管理与服务,切实发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努力实现学校工作的新跨越。
一年以来,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2024年度在教育科研领域的具体成果、创新实践进行详尽汇报,以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深化教育科研改革,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科研兴校
浦厂小学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注重红色文化、铁路精神的教育价值,旨在培养师生的爱国情怀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课题引领、项目驱动,学校特色更加鲜明,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
南京市十四五重点规划课题《王荷波精神涵育百年老校小学生成长的校本化实践探索》、党建专项课题《“王荷波精神”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处于研究阶段,并持续推进;江北新区第四期教育内涵项目《红色基因涵育新时代小学生品格成长的校本化实践探索》已完成中期评估;2024年12月,江北新区“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终期考核顺利通过。
科研兴教
浦厂小学搭建“扶学课堂”的平台,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及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逐步实现教学研究一体化,真正做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区级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主题项目群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小学中高年级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已完成开题论证;学校组织“支架式教学”理论学习,并开展半日教研活动、学科节活动,在扶学课堂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扶学课堂实践研究》的研究思路初步建构。
科研强师
浦厂小学积极营造“共研共长”的学术氛围,引导教师围绕学校大课题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提升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2024年上半年,校长陈志被评为江北新区首届“教科研先进个人”,学校教科研骨干弓静、解敬两位老师,被评为江北新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作为教科研领衔人,陈校长坚持教育科研写作、发表论文、编辑著作,带领教师队伍积极探索教科研的路径。在陈校长的引领下,教师积极写作,教科研成绩累结硕果:本年度,共有3篇论文发表,均为省级期刊;2024年校长征文获奖3篇、教师论文获奖25篇、案例获奖21篇;13位教师完成第12期个人课题结题工作,23位教师第13期个人课题申报中成功立项。
科研赋能
本年度,为了通过教科研提升教师的研究和写作能力,浦厂小学定期组织教科研培训,搭建科研成果交流平台,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并从中获得成长。学校携手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共研共进,行政副院长曹玉兰、副院长刘牧、博士张华等专家多次莅临指导,共同商讨合作项目的具体推进计划,并以讲座的形式对老师们进行指导,扎实推进教育研究工作。
此外,浦厂小学定期开展“我是讲书人”“银杏教育月谈”活动,围绕不同主题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沙龙研讨。在论坛中,老师们结合阅读所悟、工作所得,分享独到的看法,为与会者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也为推动浦厂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回首2024,浦厂小学教师立足扶学课堂、传承红色精神,在研究过程中促进了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在教科研工作上结出了累累硕果。今后,教师将追求卓越,不断突破,继续谱写教科研的新篇章。(文字:解敬 图片:发展中心 第一审核:吴可 第二审核:郭坤 第三审核:余兵)